第一波疫情高峰正在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。当全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在核酸检测、防疫药品、抗原检测的时候,这场防疫阻击战又再次拉响了警报,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二附院各科室都遇到了人手紧缺,阳性患者多、资源紧张、医护人员被感染等困难。但身处这种环境下,二附院神经外科的医护团队却知难而进,永不言退。
轻伤不下火线
12月16日,蚌埠的天气下起了小雪,但在二附院手术室内,崔颖主任正在全身心的投入急诊手术中,一位脑出血病人获得了及时救治。岁月静好之下一定是有人在负重前行。神经外科副主任崔颖自核酸检测阳性以来,他始终在岗位上坚守。他说我们可以休息,但病人的病情等不得。如果这时候我作为主任休息在家不在岗,大家就会没有了主心骨,就会影响科室医疗业务的正常运转,目前我们除了发烧症状较重的医生护士休息,其他都全部在岗,保证不影响科室工作的正常进行。科室所有人团结一致,上下一心,共渡难关。
卒中绿道一如既往
“张主任,急诊室来了一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,需要急诊手术!”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张辉接到急卒中值班医生电话,立即赶往手术室,通过患者CT及CTA检查基本确诊患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,病情危重,立即进行介入治疗,患者多年高血压、糖尿病病史,在与家属沟通后开展急诊介入手术,张辉率领神经介入团队立即开通卒中中心绿色通道,启用卒中患者救治流程,在专用导管室紧急进行手术。介入手术有很大辐射,需穿30斤厚重的铅衣进行阻隔。疫情下还需穿上防护“套装”,层层紧密包裹,闷热又沉重。在团队的配合下,成功栓塞破裂动脉瘤。
张主任刚刚脱下厚重的铅衣,电话又响起了。又来了一位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患者需要急诊取栓,神经外科介入团队又投入到战斗中。几个小时过去,再三确认了手术患者生命体征一切正常后,他才安下心回家休息。像这样的状态不仅是在疫情特殊时期,全年每时每刻都是如此。只要有卒中患者送到蚌医二附院,这条卒中中心绿色通道便立刻启动,医疗力量以最快时间集结,为患者开通血管。
这个时候我先上
“护士长已经在医院 12 天没回家了”,神经外科护士长朱凯就是患者最踏实的守护者。他一边咬着牙和病毒较量,一边守护着患者。作为科里的“大管家”,在大部分医护阳性的情况下,他既要保障重症患者的医疗安全,又要确保正常的医疗工作不受影响。唯其艰难,更显勇毅;唯其托付,更彰初心。以院为家、以患者为中心,不管白天黑夜奔波在患者的救治中,不论何时都要为一线护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。
我倒下,病人怎么办?
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,在岗医护人员不断减员,先后6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。徐雪艳是神经外科的一名普通护士,13日晚已连续工作多日的她发烧39.2度。高烧不退,四肢乏力,关节疼痛,经检查,确诊感染新冠病毒。由于神经外科的特殊性工作的特殊情况,仅仅休了2天就立即返回到岗位。
王文雪作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一名新护士,12月16日晚正在上夜班的她,体温升到39.5度,吃过退烧药又坚持把夜班上完,她说,如果我不坚持,今晚的班就要别的老师来顶,现在人员这么紧张,其他老师又难的休息一天,我不能占用她们的时间。
董娜娜是神经外科的高年资护师。在科室医护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扛起在科室的主班重担。董娜娜表示,随着科内医护人员确诊阳性越来越多,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都处于连轴转的状态,工作强度明显加大。在二附院医院工作了17年的她,是医院较早一拨被感染的医护人员。“确诊后没有因为病情哭过,但看到同事们几乎没有休息反而哭了。”董娜娜表示,当时因为自己受感染增加了同事的工作压力,希望能尽快返岗。当病情有所减退时回到岗位上,每天甚至加班到了晚上10点。
杨露、薛妍妍、张满、赵冬妹、陈兴春、王磊、张壮、他们基本上都是同批感染新冠病毒,但他们之间相互加油打气。均在1-2天休息立即返岗。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患者和战友们,鼓励大家保持乐观心态战胜疾病。
神经外科主任王大巍表示,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,我们始终牢记我们始终牢记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理念,讲政治、守初心、担使命;克服了自己身体病痛,冒严寒,经常吃不上一顿热乎饭,喝不上一口热乎水;为了救治病人,置自身不顾,更顾不上家人和孩子!在这特殊时期,神经外科所有医护人员几乎全阳,但大家抱着轻伤不下火线的信念,守在第一线,干在第一线。从12月11日至今,神经外科共收住院急诊患者47人,急诊手术 21台,出院患者63人。
神经外科团队的感人事迹是二附院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缩影,也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卫生健康工作者的真实写照。
(周飞/审 朱凯/文 佚名/图)